您的位置:首页>栏目首页 > 生意 >

中药功效大全:清化热痰药

2023-06-22 19:21:35    来源:个人图书馆-崇善堂羅啟旭

本类药物性多寒凉,有清化热痰作用;部分药物质润,兼能润燥;部分药物味咸,兼能软坚散结。语应于热痰和燥痰,以及由此引起的癫痫、中风、惊厥、瘿瘤、瘰疬等。临床根据病情,可酌情配清热药、滋阴润肺药、软坚散结药同用。

本类药物药性多寒凉,质润,故寒痰、湿痰不用。一、桔 梗

为枯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枯梗的根。以根肥大色白、质坚实、味苦者为佳。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。以东北、华北产量较大,华东地区质量较好。春、秋二季采挖。切片,晒干入药。


(资料图片)

【性味归经】苦、辛,平。归肺经。

【功效】宣肺利咽,祛痰排脓。【应用】1.用于肺气不宣的咳嗽痰多。无论寒热均可使用。

①属风寒者,配紫苏、杏仁等同用,以达解表散寒,宣肺止咳之效,如杏苏散。

②属风热者,配桑叶、菊花等同用,以达疏风清热,宣肺止咳之效,如桑菊饮。

③胸隔痞闷,配香附、青皮等同用,以达宽胸理气之效,如大七气汤。

2. 用于咽痛失音。

①外邪犯肺者,配甘草、牛蒡子等同用,以达宣肺利咽之效,如桔梗汤。

②热毒炽盛,咽喉肿痛,配黄芩、板蓝根等同用、以达清热解毒利咽之效,如普济消毒饮。

3.用于肺痈咳吐脓痰,配甘草同用,以达清肺排脓之效,如桔梗汤,加入鱼腥草、冬瓜仁等同用,效果更佳。

此外,因其可以宣开肺气而通二便,故可用治癃闭、便秘。
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3-10g。

【使用注意】阴虚久咳,气逆及咯血者不宜用。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。二、川贝母

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贝母、暗紫贝母、甘肃贝母或棱砂贝母的鳞茎。均以质坚实、粉性足、色白者为佳。主产于四川、云南、甘肃等地,夏、秋二季采挖。晒干入药。

【性味归经】苦、甘,微寒。归肺、心经。

【功效】清热化痰,润肺止咳,散结消肿。【应用】1.用于多种咳嗽证。尤宜于内伤久咳、燥痰、热痰证。

①肺虚劳嗽,配百合、麦门冬等同用,以达养阴润肺,化痰止咳之效,如百合固金汤。

②燥痰咳嗽,或麦门冬、杏仁等同用,以达润燥化痰之效,如贝母散。

③热痰咳嗽,配知母同用,以达清热化痰之效,如二母散。

2. 用于乳痈、肺痈、疮肿瘰疬等。

①乳痈、肺痈、疮肿等,配蒲公英、鱼腥草等同用以达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之效。

②瘰疬,配玄参、牡蛎等同用,以达化痰软坚消瘰疬之功
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3~10g;研末服1-2g。 的如消瘰丸。

【使用注意】反乌头。·附药·浙贝母

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鳞茎。主产于浙江鄞县。性味苦寒,归肺、心经。功效与川贝母相似,但清热散结之力较强,常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热咳嗽。痰核瘰疬,疮肿痈毒较川贝母多用。煎服,3~10g。使用注意同川贝母。

三、瓜 蒌

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括楼和双边括楼的成熟果实。以完整不破、皱缩、皮厚糖性足者为佳。全国均有。主产于山东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等地。秋季采收。

【处方用名】

1、瓜蒌:名全瓜蒌。取原药材,去杂质及果柄,洗净,压扁,切丝或块,干燥的瓜蒌。

2. 蜜瓜蒌:密炙的瓜蒌。长于润燥。

3.瓜蒌皮 :瓜萎的果皮。长于清热化痰。

4. 炒瓜蒌皮:炒黄的瓜蒌。长于利气宽胸。

5.蜜瓜蒌皮:蜜炙的瓜萎皮。作用同蜜瓜萎。

6.瓜萎子 :瓜萎的种子。宜打碎用。长于润肺化痰,滑肠通便。

7. 炒瓜蒌子: 炒黄的瓜萎子。长于润肺化痰。

8.蜜瓜蒌子: 蜜炙的瓜蒌子。长于润肺止咳。

9.瓜蒌子霜 :去油成霜的瓜蒌子。长于润肺祛痰,但滑肠作用减弱。

【性味归经】甘、微苦,寒。归肺、胃、大肠经。

【功效】清热化痰,宽胸散结,润肠通便。【应用】1.用于痰热咳喘。

①小儿肺热,单用本品,名润肺散。

②痰热咳嗽,配黄芩、胆南星等同用,以达清热祛痰之效,如清气化痰丸。

2.用于结胸、胸痹等。

①痰热结胸,配黄连、半夏等同用,以达清热化痰,宽胸散结之效,如小陷胸汤。

2痰浊胸痹,配薤白同用,以达通阳散结之效,如瓜蒌薤白白酒汤。

3. 用于内外痈。

①肺痈,配鱼腥草、芦根等,以达清热解毒,化痰排脓之效。

②肠痈配桃仁、丹皮等同用,以达清热解毒之效,如薏苡仁汤,加入红藤、败酱草则效果更好。

③乳痈初起,配当归、乳香等同用,以达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之效,如神效瓜蒌散。

4. 用于肠燥便秘,配火麻仁、郁李仁等同用,以达润肠通便之效。
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全瓜萎10~g,瓜蒌皮6-10g,瓜蒌仁10~15g。

【使用注意】反乌头。四、竹 茹

为禾本科多年生植物青杆竹、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的中间层。主产于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。全年均可采制。除去外皮,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,或削成薄片,或揉成小团,阴干入药。

【处方用名】

1. 竹茹 :长于清热化痰、除烦。

2.姜竹茹 :姜汁炙的竹茹。长于降逆止呕。

【性味归经】甘,微寒。归肺、胃经。

【功效】清热化痰,除烦止呕。【应用】1.用于痨热所致咳嗽及心烦不眠。

①肺热咳嗽,配黄芩、瓜萎等同用,以达清热化痰之效。

②胆火挟痰,心烦不眠者,配半夏、茯苓等同用,以达清热化痰除烦之效,如温胆汤。

2.用于胃热呕吐。

①胃热呕吐,配半夏、黄连等同用,以达清热除烦止呕之效,如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。

②胃虚挟热呕吐者,配人参、陈皮等同用,以达补中止呕之效,如橘皮竹茹汤。

此外,有凉血止血作用,可用于吐血、鼻出血、崩漏等证。
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6~10g。

·附药· 竹沥

为鲜淡竹、青杆竹、大头典竹经火烤后沥出的液汁,又名竹油、竹沥水、竹沥膏。性寒味甘。归心、肺、肝经。功效与竹茹相似,但清化热痰作用优于竹茹,善透达经络之痰。适应于热痰、中风不语、昏迷、癫痫、惊厥等证。30-50g,冲服。近年来治乙脑、流脑之高热昏迷,痰塞呕吐,以本品频饮。

五、前胡

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根。均以根粗壮、皮部肉质厚、质柔软、断面油点多,香气浓者为佳。前者主产于浙江、江西、四川等地。后者主产于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山东等地。冬季至次春茎叶枯萎或末抽花茎时采挖。除去须根,晒干。切片入药。

【性味归经】苦、辛,微寒。归肺经。

【功效】降气化痰,宣散风热。【应用】1. 用于咳喘痰多。本药寒性不著,寒痰、热痰均可使用。

①痰热阻肺,配杏仁、桑白皮等同用,以达清热化痰,降气平喘之效,如前胡散。

②寒痰、湿痰,配白前相须为用。

2. 用于外感咳嗽痰多者。

①风热证,配桑叶、牛蒡子等同用,以达散风热,止咳化痰之效。

②风寒证,配荆芥、细辛等同用,以达宣肺化痰止咳之效,如金沸草散。
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6~10g。

六、天竺黄

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等竹竿内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。以片大、色灰白、质细、体轻、吸湿性强者为佳。主产于云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秋冬二季采收。砍破竹竿,取出晾干入药。

【性味归经】甘,寒。归心、肝经。

【功效】清热化痰,清心定惊。【应用】用于心肝经痰热证。本品清化热痰无寒滑之弊。

①小儿痰热惊风,配麝香、辰砂等同用,以达清热化痰,清心定惊之效,如抱龙丸。

②中风痰壅,癫痫等证,配郁金、菖蒲等同用,以达化痰开窍之效。

③热病神昏,配牛黄、钩藤等同用,以达清心开窍之效,如小儿回春丹。
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3~6g;研粉冲服,每次0.5-1g。

七、海蛤壳

为帘蛤科动物文蛤和青蛤等多种海蛤的贝壳。产于沿海地区。夏秋二季自海滩泥沙中淘取,去肉,洗净,干燥。

【处方用名】

1.海蛤壳 :去杂质碾碎或研粉的海蛤壳。长于软坚散结。

2. 煅蛤壳: 煅后碾碎或研粉的海蛤壳。长于化痰制酸。

【性味归经】苦、咸,寒。归肺、肾、胃经。

【功效】清热化痰,软坚散结。【应用】1. 用于痰热咳嗽气喘。

①热痰咳喘,配白前、海浮石等同用,以达清热化痰之效。

②痰火郁结,咯吐痰血,配青黛同用,以达清肺化痰之效,如青黛散。

2.用于瘿瘤,瘰疬,痰核等,多配海藻、昆布等同用,以达软坚散结之效,如含化丸。

此外,微有利尿和制酸之效,可用于水气浮肿,小便不利及胃痛泛酸等。
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10~15g;蛤粉宜包煎。

八、海浮石

为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、瘤苔虫的骨骼;或火山喷出的岩浆形成的多孔状石块。以体轻、色灰白者为佳。主产于广东、福建、山东、辽宁等地。多在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捣碎或水飞用。

【处方用名】

1. 海浮石 :去杂质捣碎的海浮石。长于清肺化痰。

2.煅海浮石 :煅后捣碎的海浮石。长于软坚散结。

【性味归经】咸,寒。归肺经。

【功效】清热化痰,软坚散结。【应用】1.用于痰热咳嗽。

①肝火灼肺,配瓜蒌仁、贝母等同用,以达清热化痰止咳之效,如咳血方。

2肺热久咳,配青黛、黄芩等同用,以达清肺化痰止血之效,如节斋化痰丸。

2.用于瘰疬,瘿瘤,配贝母、海藻等同用,以达软坚散结之效。

此外,有利尿之效,可用于血淋,石淋等。
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10~15g。打碎先煎。

九、瓦楞子

产于沿海地区。秋冬至春捕捞,洗净,去肉,干燥。

【处方用名】

1.瓦楞子 :去杂质碾碎或研粉的瓦楞子。长于消痰散结。

2. 煅瓦楞子: 煅后的瓦楞子。长于制酸止痛。

【性味归经】咸,平。归肺、胃、肝经。

【功效】消痰软坚,化瘀散结。【应用】

1.用于瘰疬,瘿瘤,多配海藻、昆布等同用,以达软坚散结之效,如含化丸。

2. 用于癥瘕痞块,可单用,醋淬为丸服,如瓦楞子散。亦可配三棱、我术等同用,以达化瘀散结之效。

此外,煅用有制酸之效,可用于胃痛泛酸者。配甘草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,有一定疗效。
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10-15g,先煎。研末服,每次1-3g。

十、海藻

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或羊栖菜的藻体。前者习称“大叶海藻”,后者习称“小叶海藻”。均以身干、色黑褐、盐霜少、枝嫩无砂石者为佳。主产于山东、辽宁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等沿海地区。夏、秋二季采捞,去杂质,洗净,切段晒干入药。

【性味归经】咸,寒。归肝、肾经。

【功效】消痰软坚,利水消肿。【应用】1. 用于瘰疬、瘿瘤、睾丸肿痛等。

①瘰疬,配夏枯草、玄参等同用,以达消痰软坚散结之效,如内消瘰疬丸。

②瘿瘤,配昆布、浙贝母等同用,以达消痰软坚之效,如海藻玉壶汤。

③睾丸肿痛,配橘核、川楝子等同用,以达消痰散结止痛之效,如橘核丸。

2. 用于脚气浮肿及水肿,配泽泻、车前子等同用,以达利水消肿之效。
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10~15g。

【使用注意】反甘草。十一、昆布

为海带科植物海带或翅藻科植物昆布的叶状体。主产于山东、辽宁、浙江等地。夏、秋二季采捞,去杂质,漂净,切宽丝,晒干,入药。

【性味归经】同海藻。

【功效】同海藻。

【应用】同海藻,常与之相须为用。
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6~12g。

十二、黄药子

为薯蓣科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植物黄独的块茎。主产于湖南、湖北、江苏等地。秋、冬二季采挖。除去根叶及须根,洗净,切片晒干入药。

【性味归经】苦,平。有毒。归肺、肝经。

【功效】消痰软坚,清热解毒。【应用】1.用于瘿瘤,单用浸酒饮;亦可配海藻、牡蛎等同用,以加强软坚散结之效,如消瘿汤。2. 用于疮痈肿毒,咽喉肿痛,毒蛇咬伤等,可单用或配清热解毒药同用。

此外,有凉血止血之效,可用于血热出血,尤长于治咯血。有止咳平喘作用,可用于咳嗽,气喘,百日咳等证。
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5-15g;研末服,1~2g。

【使用注意】有毒,不宜过量。脾胃虚弱及肝功能损害者慎用。十三、青礞石

为绿泥石片岩或云母岩的石块或碎粒。前者称青礞石,主产于湖南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后者称金礞石,主产于河南、河北等地。全年可采,除去杂质,煅用。

【处方用名】

1. 礞石: 去杂质、砸碎的礞石。临床少用。

2. 煅碌石: 煅后的礞石。长于下气坠痰。

【性味归经】咸,平。归肺、肝经。

【功效】坠痰下气,平肝镇惊。 【应用】1、用于顽痰、老痰、气逆咳喘实证。本品善治顽痰胶固之证。多配沉香、大黄等同用,以达泻火逐痰之效,如礞石滚痰丸。2.用于痰热壅盛的癫狂、惊痫等证。本品为治惊痫之良药。

①惊风抽搐,以锻礞石为末,用薄荷汁和白蜜调服,以达坠痰镇惊之效,如夺命散。

②惊痫,亦可用礞石滚痰丸,以达逐痰降火定惊之效;治癫痫及精神分裂症,对控制发作及或减缓狂燥证有效。

此外,近代用治小儿肺炎重症、肺闭咳喘、痰多黄稠有效。
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6-10g。打碎布包先煎。入丸散1.5-3g。

【使用注意】脾胃虚弱、小儿慢惊及孕妇忌用。十四、胖大海

为梧桐科落叶乔木植物胖大海的成熟种子。以个大、坚硬、外皮细、黄棕色、有细皱纹与光泽、不破皮者为佳。产于越南、泰国、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。4~6月果实开裂时,采下成熟的种子晒干。

【性味归经】甘,寒。归肺、大肠经。

【功效】清肺化痰,利咽开音,清肠通便。【应用】1. 用于肺热声哑,痰热咳嗽,咽喉肿痛,可单用泡服,亦可配桔梗、甘草等同用。2. 用于热结便秘,头痛目赤,可单味泡服,亦可配清热泻下药同用,以达清肠通便之效。

【用法用量】2~3枚,沸水泡服或煎服。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